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-青岛蓝清源

价    格

更新时间

  • 来电咨询

    2020-9-21

高工
15954488800 | 0532-6166202    商盟通会员
  • 联系手机| 15954488800
  • 主营产品|尚未填写
  • 单位地址|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8号福泰广场1#楼1307室
查看更多信息
本页信息为青岛蓝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“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-青岛蓝清源”产品信息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-青岛蓝清源”价格、型号、厂家,请联系厂家,或给厂家留言。
青岛蓝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-青岛蓝清源。







?脱硫废水排放特征及处理难点?

脱硫废水排放特征及处理难点

    工艺补水量及水质、石灰石、锅炉烟气飞灰含量及脱硫吸收塔中c1-浆液的浓度等直接决定了石灰石-石膏法脱硫废水排放量。在火电厂实际运行中,其废水排放量一般会采用控制其脱硫塔中的c1-浆液的浓度来确定。比如某600mw发电机组,如果其浆液c1-浓度为20kg/立方米,则脱硫废水排放量为每小时17.3立方米。如果工艺水不高,亦或是c1-浆液的浓度要求---,那么其排放量就会上升。

脱硫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含量,在一定程度上受煤种、脱硫工艺及方式、烟气含尘量、石灰石及脱水效果、脱氮氨挥发率等因素制约,即使同一发电机组其脱硫废水水质也是大不相同的。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,钛材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


降膜蒸发器操作流程

        膜蒸发是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,经液体分布及成膜装置,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内,在重力和真空---及气流作用下,成均匀膜状自上而---动。流动过程中,

3.高传热系数,高蒸发强度

沸点的降低,增大了与热介质的温度差;呈湍流状态的液膜,降低了热阻;同时抑制物料在壁面上结焦、结垢,也提高了蒸发筒壁的传热系数;因此gao效旋转薄膜蒸发器的意传热系数可---8000kj/h.m2.℃,因此其蒸发强度---。

主要特点:

泵的流量比较小,装机功率小,电耗低。

浓缩比大,降膜式蒸发,浓缩时间短。

特殊设计经简单操作可实现切换改效,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。

蒸发器顶部喷淋进料或通过多次溢流布膜装置,---料液在蒸发器膜管内均匀分布,形成膜状,---提高传热系数,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,增加蒸发率,可防止“干壁”现象。

料液在蒸发器底部进行汽液分离后,中型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,进入分离器再分离,强化了分离效果。

大型设备采用直立落地式结构,整套设备结构紧凑,占地面积小,布局简单流畅,代表了大型成套蒸发设备的发展方面。

设备内配cip清洗管路,可实现就地清洗。

设备主体由ⅰ、ⅱ、ⅲ效加热器、分离器、热压泵、冷凝器、杀菌器、保温管、料泵、水泵及仪表柜组成。本设备凡和物料接触均用不锈钢制作。适用范围编辑广泛用于食品、化工、轻工等行业的水或有机溶媒溶液的蒸发浓缩浓,钛材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,并可广泛用于以上行业的废液处理。尤其是适用于热敏性物料,该设备在真空低温条件下进行连续操作,具有蒸发能力高、节能降耗、运行费用低、且能---物料在蒸发过程中不变性。


处理难点

一般情况下,燃煤品种、脱硫工艺、补水水质及排放周期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废水污染成分,不同区域火电厂存在较大的差异,排放时段不同同一电厂的排放也是不同的。脱硫废水属于间断性排放,水量波动不稳定;废水硬度高,极易形成蒸发结构;浆液c1-浓度比较高,对系统造成腐蚀。

尽管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已经将进入---处理系统中的水质做了处理,降低了悬浮物与钙硬度,但由于水质钙硬度尤其是镁物质的硬度过高。同时,浆液中c1-与so42-的固体溶解性非常高,离子浓度高,导致---处理系统极易出现结垢与腐蚀,不利于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性。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,钛材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


双效降膜蒸发器工作原理-蓝清源科技由青岛蓝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。青岛蓝清源科技有限公司(lqyhbkj.tz1288.com)是从事“废热蒸发,农化废水,高盐废水蒸发,高浓度废水,高氨氮废水处理”的企业,公司秉承“诚信经营,用心服务”的理念,为您提供高的产品和服务。欢迎来电咨询!联系人:高工。同时本公司(www.pttzfq.com)还是从事mvr蒸发器,多效蒸发器,高盐废水蒸发器的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


    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     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100000223760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11889009.html
     关键词:

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